PHOTO TALKS

2020 S2:「農|易」的日常

日期│2020.7.3(五)19:30-21:30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

「農」:在農家成長的創作者,或跟農業相關的日常影像。

「易」:變化。透過破壞、重組、重構影像,使影像脫離平面維度,朝向立體化的雕塑、物件或裝置發展,拓展觀者新的感知體驗。

我們如何思考當代的日常?17世紀的荷蘭靜物畫開始將平凡無奇的事物,例如水果、食物、器皿等物件引入觀者眼中,相較在歐洲其他地方的繪畫,仍普遍受到史詩或宗教題材所限。它挑戰了繪畫傳統的「題材先決」,將日常瑣碎事物以藝術家的眼光引入創作。而靜物畫也不只是鏡像般複製現實,更多是反映藝術家對萬物的深入觀察或是對生活的深刻思考。

到了當代,我們該如何思考那些被大敘事或熱門議題排除在外的「日常」?而農家生活、農作物、紙箱等日常,又是如何攪動當代藝術的大敘事?在荷蘭平面靜物畫傳統的參照下,當代的影像創作脈絡在台灣又產生了什麼新的變易或轉化?

本次的Photo Talks邀請了「走路草農藝團」以及許韋晨,共同以影像創作的脈絡出發,討論「日常/藝術」、「平面/裝置」、「接地氣/抽象概念」的界線流變。走路草農藝團的創作者皆是農家背景的子弟,他們透過治本於農的方法,觸及環境、性別等問題。許韋晨則是運用水果或物件作為影像素材,將影像肉身化,以解構、變形、重構等方式將影像以混雜方式呈現。

如同荷蘭的靜物畫一般,影像在這些創作者眼中也不只是現實的再現,更多是對生活的敏感與觀察。而他們同時也擴延了靜物畫的平面維度,將日常轉化成雕塑、物件或空間裝置,邀請我們共同以新的角度再次感受日常。

7月3日(五)晚上7點半,歡迎大家來參加此次 Photo Talks,一同來了解、思考這些創作者另類的日常實踐。

 

講者介紹 

走路草農/藝團(Walking Grass Agriculture

農/藝 農-藝 農藝 農|藝 在農事與藝術之間 有各種可能性

主要創作成員為陳漢聲與劉星佑,來自新媒體藝術與藝術史背景,強調駐地體驗與觀察,對於民藝的學習、遷徙與生成充滿興趣,結合地誌學、考現學與物質文化的研究,轉化農事經驗,形塑自己的藝術方法。近年來關注生態環境、都市變遷與性別議題。

 

劉星佑

熱愛第一代神奇寶貝,熟悉庫洛牌使用方法。對明清書畫格外有感,追索浙派之餘偶爾臨摹碑帖,重視養生與抗老化。情有獨鍾蔡明亮的歌舞電影,真理就在對嘴高歌的「心印」之中。目前關注電影、數位媒體影像的跨領域特質,挑戰該跨領域特質「作品」的書寫,嘗試賦予古代書畫當代詮釋,努力朝策展與藝術評論方向前進。

 

陳漢聲

害怕藝術理論,邊做手工藝的時候追劇讓人很安心,浮誇古裝劇既是逃避也是面對當代藝術的好方法,每週必看唐國師週報,標準雙魚性格。學習過程從平面設計、動畫創作到當代藝術,目前碰觸各種工藝技術,更好奇工藝技術背後的文化脈絡與個人生命故事,自2015年,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後,嘗試結合動力裝置與數位媒介,試圖在過程中,思考自然與人工之間的辯證問題,也叩問當代藝術與工藝的邊界。

 

許韋晨(Ishtar Hsu

作品多為無意識的材料破壞、顏料潑灑、黏貼重組或再次翻拍導致圖像扭曲變形,看似荒謬的行為,卻是不斷揣度美學框架的自問自答,堅持不刻意擺設靜物,抱持單純的心情面對生活中所能遇到的物件,日復一日,誠實地以雙眼提問、下意識拍攝、剪開照片或伸出指頭戳入被拍攝體內,手機與掃描機是 Ishtar Hsu 的素描筆,最初以 Instagram 作為素描本的靜物練習,近期緩緩摸索平面影像到成為物件的過程,拍攝的是靜物,所做的,也是靜物。

 

講座資訊

講者:走路草農/藝團、許韋晨
主持人:沈柏逸
時間:2020.7.3(五)19:30-21:30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

 

誠摯感謝

營運支持: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台北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