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連結
跨領域藝術的想像與實踐 ―― 以荷蘭萊頓大學「媒體:電影與攝影研究所」為例
日期│2018.1.5(五)19:30-21:30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
跨域藝術這個詞聽起來很酷炫也很虛幻。為什麼我們需要跨領域呢?在實踐上又會遭遇什麼樣的困難?從事創作、策展、研究的藝術工作者(a.k.a.斜槓青年)黃祥昀,將以自身經驗回應上述的問題。
舉例而言,傳統上,電影與攝影通常是獨立的學科,但是在祥昀所就讀的荷蘭萊頓大學媒體研究所,卻把電影、攝影、錄像藝術理論和策展實踐統合在一所學術型大學。更有趣的是,祥昀擔任顧問的荷蘭布列達攝影碩士研究所(AKV|St.Joost)的畢業展中,卻沒有一個學生以平面攝影作為創作媒材,而是自由的選擇任何表現形式。
而祥昀自己的作品,也多以跨域的方式表現:她的錄像作品《時間脫軌》,嘗試把抽象的哲學概念拍攝成短片。《移動的地景》則試圖將畫家蒙德里安的畫作轉化為表演藝術,邀請行為藝術家、馬戲團表演者和舞者,共同實驗。由她策劃,並即將在阿姆斯特丹 Framer Framed 舉辦的《Who Am I From?》展覽,則以「台灣後殖民身份認同」為主題,展出台灣年輕藝術家們的錄像、裝置、攝影作品,並架設線上檔案庫,試圖讓個人流動的身份認同得以發聲,同時呈現身份認同是如何被社會與國家所建造。
如何策劃攝影展?當代的攝影展覽可以是什麼模樣?1月5日的講座中,祥昀將從她所就讀的萊頓大學「媒體:電影與攝影研究所」談起,並以自身參與過的多個創作、展覽計畫為例,與大家分享跨域藝術實踐的意義與挑戰,以及學術、創作、策展結合時所激發的火花。歡迎所有對跨域創作、策展、藝術教育有興趣,或是想認識祥昀與她的作品的朋友們,前來與我們一同思考、討論喔!
講座資訊
講者:黃祥昀
入場:19:00 開始,自由入場(免費參加,歡迎自由樂捐)
Slido:#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