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連結
李浩 ×《遞迴反饋》
「創作得有一個必須性,否則等於什麼都沒有。」(Il faut qu'il y ait une nécessité, sinon il n'y a rien du tout.”)
―― 德勒茲(Gilles Deleuze)
PHOTO TALKS 六月活動很榮幸邀請影像創作者李浩進行分享。此次活動李浩將和我們談論自己對影像的思考,從系列創作《重複的機制》出發,首次公開講述今年底預計出版的新書《R. A/E/O. M.》(暫定)裡,他如何持續延伸相關概念,從日常、社會、記憶、媒介等不同面向,對影像的存在進行本體性的探問。
李浩對於自身所處周圍一切習以為常、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狀態,總是抱持著疑慮,始終覺得有不斷觀察與反思的必須性。對他來說,攝影並非僅在產出影像,而更像是一種行動與實踐;創作裡的行為過程跟結果一樣重要(如果沒有更重要的話)。之所以對行為過程如此在意到接近偏執的程度,源自李浩對人們理所當然地使用影像的不確定感:從以前的類比,到現在的數位與雲端時代,影像被看見、紀錄、呈現、傳播、詮釋、記憶、利用的方式也不斷變革;面對這些劇變,身為一位影像創作者,我們能否一如過往地使用影像?又或者,如果我們對所有事情都已如此確定,是否還需要創作呢?
帶著這些疑慮,李浩以幾種不同維度的重複曝光方式,創造了作品《重複的機制》,嘗試對現代人規律慣性的生活背後,其可能隱涵的社會性權力結構機制提出疑問。他或以實際行動模擬上班族的日常,每天在相同的時間,回到同樣的車站,在同樣的位置,以相同的構圖方式,限制自己只按下一次快門,逐日累積重複曝光在同一格底片上;亦或是走訪各家不同的大賣場,將各個不同卻相似的貨道,重複曝光疊合在一起。在年底預計出版的新書《R. A/E/O. M.》(暫定)裡,李浩繼續擴張前作裡重複、差異、遞迴的概念,從日常、社會、記憶、媒介等不同面向對影像的存在,進行更深入的探問:我們不斷地透過視覺語言去嘗試了解周遭世界、了解我們自身,那麼當影像的載體(image carrier)隨著時代以各種不同形式疾速演進時,我們依此所認知的世界及自我又變成了什麼?當影像被 Mise en Abyme 反饋式的迴圈(loop)行為推向極端時,最後剩下的又是什麼?
「媒介即是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如是說。六月 PHOTO TALKS,誠摯邀請朋友們和創作者與李浩進行影像思考的討論與交流。
講座資訊
講者:李浩
與談:鍾易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