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在月夜下看起來如同崎嶇山脈的照片,實際上是船底座星雲(Carina Nebula)周遭的年輕恆星形成區域 NGC 3324 的邊緣。這張圖像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透過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上的近紅外相機(NIRCam)在紅外光下所拍攝,揭示了過去不可見的恆星誕生之域。
由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所拍下的驚人影像,即便對於天文學家之外的人而言,也產生強烈的印象。
藝術家 Trevor Paglen 認為,人們是透過被告知關於圖像的部分內容來「看待」它。以韋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圖像來說,人們被告知自己所看到的是宇宙的最遠端以及時間的最深處。因此,當我們在接收這些圖像時,期望看到的是一個無窮、永恆的「真實」。這是一種非常強烈的審美暗示――是我們「感覺」到的,同時也是「認知」到的圖像。
這類影像物件,正是宗教藝術和建築常仰賴的策略之一。
韋伯太空望遠鏡所攝製圖像的美學語彙也描述了一個故事。透過你下意識地將相關圖像連結在一起的形式化套路來做到這一點。
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下的圖像中,顏色並不是真實的。因為在深空間(Deep Space)中的許多結構,都反射和發射出可見波長以外的光。因此望遠鏡所收集到的光子波長大部分是在人們所能夠感知的可見光之外。這意味著,需要有人將這些不可見的波形「翻譯」成可見光,這樣我們才能將韋伯太空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視作「照片」。在 NASA 中負責這項工作的 Joe DePasquale 透過以下的影片介紹了製作圖像的方法:Watch How NASA Colorizes the James Webb Telescope Images。
影片中 Joe DePasquale 說明 NASA 有一個轉換指南,被稱為「哈伯調色板」(Hubble Palette)。根據哈伯調色板的指引,硫II(Sulfur II)是紅色;氫-α(Hydrogen-Alpha)是綠色的;氧III(Oxygen III)則是藍色。即便不是完全相同,韋伯太空望遠鏡仍使用了一個相近的調色板。這組調色板沒有任何「自然」之處。它是由 NASA 開發,為了讓這類圖像具備自身的樣貌,因而創造出的一種特定類型的「哈伯照片」(Hubble Photos)。
那麼,哈伯和韋伯望遠鏡的美學準則究竟從何而來?又為何是選用這些顏色?
Trevor Paglen 認為圖像的「意義」來自於意識和潛意識的外在資訊。他提到,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藝術史學家 Elizabeth Kessler 指出,哈伯調色板與 19 世紀美國西部繪畫的視覺語彙非常相似,尤其是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和托馬斯.莫蘭(Thomas Moran)的作品。
韋伯太空望遠鏡圖像中的色彩和構圖隱含了某種潛意識:觀察宇宙的深處,近似於觀察19世紀的美國邊境。從美學上來談,他們開展出某種美國的自我神話。
如同所有人一樣,Trevor Paglen 震懾於韋伯太空望遠鏡所攝製出的圖像成果,但除此之外,他嘗試研究並解析這些圖像,思考人們在其文化潛意識下,如何從美學和藝術史的面向看待這些圖像。他認為,圖像本身並不「意味」著什麼,圖像的「意義」總是環環相扣、不穩定、具脈絡且有歷史,並常常充滿政治性。尤其,是在我們無意識地「感知」它們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