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連結
找路: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臺灣攝影
由藝術史學者陳淑霞博士(Shuxia Chen)與柯惟博士(Olivier Krischer)共同主編的新書《找路: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臺灣攝影》(Wayfaring: Photography in Taiwan, 1950s–1980s),集結了多位研究者與攝影師的長期研究與觀察,從跨語言與跨文化的視野,重新審視戰後台灣攝影的發展脈絡。
在 1950 至 1960 年代,攝影在專業與業餘者的手中,成為記錄地方文化與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而在 1970 至 1980 年代,攝影則同時見證並推動了社會的轉變,並在當代藝術、劇場、電影與表演之間,扮演跨界交流的重要媒介。
《找路》這本新書,填補了華語與英語學術研究之間的差距,回顧台灣於這段劇烈變遷的時期中,攝影如何從日本殖民體制的結束,一路到被納入戒嚴體制下、國民黨政權統治之中的發展與轉化。
電子書全文:https://ciw.anu.edu.au/wayfaring-photography-taiwan-1950s-1980s
講者介紹|
陳淑霞(Shuxia Chen)
藝術史學者與策展人,專研中國藝術與攝影史。著有《家中的攝影班:星期五沙龍 1977-1980》(2024)與《Chinese Toggles: Culture in Miniature》(2024)。策展計畫包括〈The Trace is Not a Presence …〉(2024)、〈Sentient Paper〉(2022)與〈Wayfaring: Photography in 1970s–80s Taiwan〉(2021)等。曾任雪梨大學周澤榮博物館(Chau Chak Wing Museum)中華館與東亞典藏部門的首任策展人,現為新南威爾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UNSW School of Art & Design)副教授。
柯惟(Olivier Krischer)
藝術史學者與策展人,研究領域涵蓋東亞與亞裔澳洲藝術,關注現代與當代的跨文化藝術、攝影及跨媒介實踐。策展計畫包括〈Assembly〉(2023,匯聚八位香港出生的藝術家)、〈Wayfaring: Photography in 1970s–80s Taiwan〉(2021)與〈Between: Picturing 1950–1960s Taiwan〉(2016)。出版著作包括《John Young: The History Projects》(2025)、《Zhang Peili: From Painting to Video/張培力:從繪畫到錄像》(2019),以及與中村冬日、Perkins 合編的《Asia through Art and Anthropology: Cultural Translation Across Borders》(2013)。現任新南威爾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助理教授。
連慧玲
攝影家。台灣花蓮人,畢業於世界新專印刷攝影科。自1982年起至2017年,先後在《張老師月刊》、《時報新聞周刊》、《時報周刊》等媒體擔任攝影工作。1990年曾參與「看見與告別:台灣攝影家九人意象」展,於台北誠品藝文空間展出,2021年曾參與「找路:1970–80年代的台灣攝影展」,於澳洲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展出。
曾少千
現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涵蓋西方與亞洲脈絡下的攝影史與現代藝術。著有《現代身體的再現――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的運動文化》(台大出版中心,2022),並於 The Art Bulletin、History of Photography、The Journal of Art Studies 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另參與多部學術論文集撰稿,包括 Perspectives on Degas(Routledge,2016)與《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台灣》(國美館,2023)。
陳佳琦
專長於現當代文學、視覺文化、攝影史與紀錄片研究。曾任嘉義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國立台灣文學館助理研究員,亦曾參與國立台灣博物館「台灣攝影史綱」研究計畫,並於 2016、2018、2022、2024 年擔任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國際競賽單元評選委員。她的著作《台灣攝影家:黃伯驥》(2017)探討戰後重要攝影家黃伯驥的創作與歷史定位,其文章亦見於《攝影之聲》等刊物。現為獨立研究者。
講座資訊|
找路: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臺灣攝影
講者:陳淑霞(Shuxia Chen)、柯惟(Olivier Krischer)、連慧玲、曾少千、陳佳琦
時間:2025.11.22(六)16:00|15:50 開放入場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69巷19號)
報名連結:https://lightboxlib.oen.tw/events/35KA1WYe8zepcQS721mBzHdNjQZ
*華語講座。部分內容為英語,現場提供逐步口譯。
小提醒|
✨ 活動採報名制,名額 40 位
✨ 現場提供飲用水,請自備環保杯,現場不提供水杯
✨ 報名成功者,請於活動開始前抵達,座位將保留至活動前 10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