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黑夜中漫遊――韓美攝影美術館展覽「長夜潛行」

日期2024.8.27

攝影,以光書寫的媒介,與光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光明與敞亮之下,「黑暗」(darkness)亦始終存在。借光顯影、投射放相前,棲於暗箱而無從識別的潛像(latent image),往往是影響可見圖像樣貌的先決存在。

此一成像過程,或可被視為攝影創作的隱喻之一,種種狀似明晰的框取與捕捉行動中,充滿諸多難以察覺的意識運作;可見的光繪圖像,亦蟄伏著無數通往攝影者意識的幽徑。韓國韓美攝影美術館(뮤지엄한미,Museum Hanmi)近期展覽「長夜潛行」(Endless Journey to Black Night)便將目光聚於兼具時態意義與意識層面的「暗夜」,以此展開重新檢視攝影創作史的另類視角。

以拍攝美國黑白風景著名的攝影家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的《月昇之時,赫南德茲,新墨西哥州》(Moonrise, Hernandez, New Mexico)為伊始,子題單元「夜行館」(Nocturama)集結諸多創作取徑相異的作品,旨在向觀眾展示,作為夜行者的攝影家,於長夜中潛行的不同姿態。與之呼應,「被黑吞噬的夜」(Night Swallowed by Darkness)則呼應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死亡驅力(death drive),聚焦構成「姿態」的條件,探查夜行者與種種事件的心裡互動狀態。

以此為引,「無意識的細節」(Details of the Unconscious)和「夢之作:壓抑與轉移」(Dream Work: Compression and Displacement)兩個子題,則進一步詢問攝影與意識之間的關係,前者揭露攝影影像此一清晰、充滿細節的媒介具備何種表達無意識、慾望等難以言明之驅力(drive)的可能;後者則考慮影像如何在意識與無意識、幻見(fantasy)與現實的斡旋過程中誕生。

收錄諸多經典作品之餘,「長夜潛行」亦展出韓國攝影作品,探討本地創作與國際思潮的互動關係,及其所發展之殊異創作面貌。其中,「黑暗中的剪影」(Silhouettes in the Dark)單元除了展出曼.雷(Man Ray)的實物投影(Rayograph),另並置了韓國前輩攝影家玄一榮(현일영,Hyun Il-young )、金在洙(김재수,Kim Jaesu)於二戰後展開的實驗作品,以此對照本地汲取並轉化此一新型技法及其中乘載之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展名「長夜潛行」實際上啟發自法國作家路易-斐迪南.賽林(Louis-Ferdinand Céline)的作品《長夜行》(Voyage au bout de la nuit,1932),其以主角巴爾達姆(Bardamu)的漫遊紀行,揭露表象秩序下的衝突、不安和矛盾;本展亦延續此一母題,探索光化學影像的表徵中,究竟潛藏著何種慾望與意識。

潛像(latent image):指攝影過程中,當感光材料(如底片或感光紙)受到光線曝光後,所形成的未經顯影的影像。這樣的影像在經過化學顯影前是不可見的,只有在後續的顯影過程中,潛影才會轉化為肉眼可見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