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6

【實習心得】陳筠珊(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

筠珊在 2024 年 7-8 月加入 Lightbox,成為我們(稀有理組)的實習夥伴,並在 7 月社群小聚「當 AI 成為藝術家?――攝影、科技與法律的對話」擔任講座筆記主筆,詳細梳理了 AI 所衍生的著作權爭議。此外,曾擔任台大攝影社社長的筠珊,也從過往策劃藝術季和編輯的經驗,給予第一屆「New Wave 攝影創作獎」及後續出版許多重要的意見回饋,並規劃了 New Wave 首獎得主卓杜信的訪談。


 

回望這兩個月在 Lightbox 的實習歷程,我協助了講座筆記的撰寫、New Wave 攝影創作獎的期程規劃、TIPF 攝影節的前期討論,以及我最期待卻也最為遺憾的採訪,總感覺我在 Lightbox 碰過的任務,就像是綜合我 16 到 20 歲這段精華時光所拓展的所有興趣。高中時期因為參與青年社,讓我對採訪、文字編輯有了初步的認識;大學後參加攝影社,接觸一點點創作;再到後來加入藝術季,在展覽中成為策劃與技術執行的角色。而今年夏天才終於從學校出走,如願到校外的藝文機構學習,像是圓夢一樣,滿足了我對藝術行政的好奇與嚮往。

第一次踏入 Lightbox 其實是實習投件將要截止的六月。以前總聽聞社團夥伴(受 Lightbox 氛圍的影響逐漸愛上夥伴這個用詞)形容此地很棒,直到通過了二階面談、真正成為機構實習生,才發自內心喜歡這個環境,並察覺到裡頭一些可愛又幽微的默契。我非常喜歡  Lightbox 沒有主僱之別的相處模式,不論是阿定與其他正職,亦或與我們實習生之間的關係,大家總是以「夥伴」來稱呼彼此,沒有誰是為誰而勞動,每個人都保有絕對的主體性,各自分工做事,而又以一個團隊為單位運作、協力完成專案。我認為主從關係與權力結構的模糊化,對於夥伴間的協調性、諧和度都有著莫大的提升,而我想這可能也是一般職場上較罕見,卻又十分難得的狀態。我同時也很喜歡  Lightbox 給予實習生的諸多選擇機會與權利。比如排班自主、無實習時數的要求,還有實習期間的飲食自由、移動與選位自由等等,從這些細節都能深刻感受到 LB 是個非常體貼、人性化的組織,並且對實習生的權益尤其照顧。

在這樣一個舒服、近乎零壓力的工作環境,我很感謝永貞(或其他正職夥伴)針對個人的人格特質與能力,客製化我們的實習任務。

首先是講座筆記。如此完整地整理一場講座是我未曾嘗試過的事物,書寫的過程其實幾度感到疲憊,畢竟被困在那些看似無盡的法律迴圈,可是當我一點一點地組織語句,又能感受並且確信自己依然喜歡文字,原來寫作一直都是一件我不會厭煩的事。而在撰稿期間,我很敬佩 Lightbox 的嚴謹與注重事實查核的態度,從編輯體例的規範、註釋的要求,到多人協同校稿,是這些來回的環節才得以成就文章最終的樣貌。

再者是 New Wave 計畫的回饋與期程安排。回想過去策劃台大藝術季的攝影展,其實相對缺乏很多溝通、討論與前期研究,當時的展覽概念決定得很倉促,我跟我僅有的一位夥伴並沒有細究太多,然後就開始一切技術執行了。但我發現 Lightbox 從不輕易做出決策,簡章上的每個細項其實都是團隊內部討論數次的結果,包括為什麼要有線上展、如何訂定報名費用、為什麼不邀請專業攝影家擔任評審等等,起初擁有的諸多疑問,都在阿定與珞晽的解釋下得到理由,我也學到了辦好一場活動不該一人獨攬所有工作內容,而是要籌組一個有力的團隊,且活動中的每項規劃也都該吸收各方意見、反覆修改,不能草率決議。此外,我很慶幸自己在實習期間破除了關於「線上展收費五百元」的這個迷思。如同阿定在技能分享會那天帶入的討論,人們經常只看見「免費」令人心動的表象,卻忽略了「Free To All」隱藏的成本。Free 的概念並不是設計給人們濫用的,同理,線上展本身也不是一個要開放給路人點進去串門子的場域。因此,那五百元與線上展票券之間,並非我原先所認知的對價關係,它背後的真實是一種雙向的饋贈與善意的釋放。

最後剩餘的幾個任務有書展書介、TIPF 攝影節提案與 Logo 建議,以及仍在努力進行中的訪談撰稿。Lightbox 在很多任務中都願意讓實習生參與,讓我們能擁有與正職夥伴相同的全觀視角來看待各項專案的樣貌。綜合以上,在 Lightbox 的這個暑假除了重溫過去接觸過的許多事情,也讓那些經驗都再升級為更成熟的形狀。記得永貞一次與我聊到職場上的藝術行政,那之後我思考了很多,現在大致上已經確定未來研究所要往我的本科前進,但內心對於藝文依舊懷著某種小小的願景。也許它不會成為本業了,經過兩個月的實習,我明白長時間的電腦作業模式不會是我真正嚮往的日常,但是,或許、或許,以後能再以短期加入專案的形式來碰觸藝術相關工作嗎?我的動機又是來自於實踐什麼理想,或滿足自身的什麼慾望呢?這些疑問都只能留待日後慢慢找尋解答,但無論如何,我都十分感激 Lightbox 給予我難得又美好的機會,讓我至少對藝文工作有了基本輪廓的想像。


  1. 補充一個有趣的小插曲:實習的兩個月間我曾邀請朋友來看看 Lightbox 的環境,結果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 Lightbox 是個神秘的地方,像一個不對外開放的私人工作室,而且端坐在巷弄裡有點讓人難以親近,起初他們甚至連主動踏入 Lightbox 館內都不敢 >< ⋯⋯我很意外收到這樣的回饋,在我眼中的 Lightbox 一直都是那麼友善而平易近人的空間啊!!

  2. 幾乎週週都出現的手搖飲和各種神奇的零食點心(認真想想還真的都是我以前沒吃過的)也是我意料之外的實習收穫:)